城市环境研究所在环境因子影响沉水植物砷吸收与代谢方面取得进展

文章来源:城市环境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0-06-30  |  【打印】 【关闭

  

  由于火山喷发、化石燃料燃烧、农药化肥使用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导致水环境砷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稳定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植物修复由于成本低、效果显著、便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植物对砷的吸收与代谢能力对植物修复起到关键作用,沉水植物具有较高的砷积累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砷污染修复植物。而环境因素植物砷吸收与代谢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砷吸收与代谢作用的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砷的生物地化循环,并对有效调控植物修复水体砷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仍然致力于研究单一环境因素对植物砷吸收与代谢的作用,而关于氮(N)、磷(P)和pH等多环境因子对沉水植物砷吸收与代谢的耦合作用的研究很少。颜昌宙课题组博士生赵媛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首次研究了环境因素NPpH对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无机砷(As(III)As(V))吸收与代谢的影响,以期找出沉水植物对砷吸收与代谢的最佳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具有较高的无机砷积累能力,随着无机砷暴露浓度增加,沉水植物吸收的砷增加,无机砷浓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砷吸收与代谢的最重要因子。同时,NPpH对沉水植物无机砷吸收与代谢也发挥重要作用。As(V)暴露时,N是影响沉水植物砷还原作用的关键环境因子,且高N和中P水平对沉水植物As(V)吸收和转化至关重要,高N和低P有利于环境中砷形态转化。同时,在利用沉水植物进行砷污染水体修复过程中存在毒性较高的As(III)释放。因此,在适中的P水平条件下调控N水平能够有效提高沉水植物修复水环境砷污染的效率。As(III)暴露时,沉水植物吸收As(III)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为高NAs(III)、中P及低pH。研究同时发现,沉水植物表面吸附了微量无机砷(主要为As(V)),其吸附作用同样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此外,植物虽然暴露于As(III),但培养结束后,培养液中主要砷形态为As(V),砷形态转化的最佳环境因子是低NpH及高PAs(III)。因此,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沉水植物对淡水及湿地生态环境中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作用,并对充分利用环境因子调控沉水植物砷污染修复效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研究成果分别以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arsenic accumulation and biotransformation using the aquatic plant species Hydrilla verticillat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arsenite transformation and fate in the Hydrilla verticillata (L.f.) Royle - medium system为题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主流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emosphere上,城市环境研究所博士生赵媛为第一作者,颜昌宙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577138)资助。 

    论文链接:1 2

图1 环境因子对黑藻As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图2 环境因子对黑藻-培养液体系中黑藻As吸收和培养液中As(III)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