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城市绿地可达性方面取得进展

文章来源:城市环境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2-03-14  |  【打印】 【关闭

  

  公平获得城市绿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可达性能用于评估居民获取城市绿地的潜力和不公平性。然而,不同发展水平城市的城市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变化和不公平性尚不清楚,尤其缺乏快速城市化时期在宏观尺度的证据。因此,我们采用基于高斯的两步浮动集水区法对1990-2015年间中国366个城市的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了评估。然后,通过集中度曲线和集中度指数,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之间的城市间城市绿地可达性的不公平性。最后,通过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定量探讨了城市绿地可达性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

  研究成果于2021年10月17日以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inequity of urban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in China during rapid urbanization period为题发表在环境领域权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和厦门大学联合培养的黄毅熠博士生为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吝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高分辨率地球观测系统重大专项(30-Y30F06-9003-20/22),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30J30F069003-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573,41871167)等项目的资助。

  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间,中国的总体城市绿地可达性显著下降了近57.23%。从区域角度来看,胡焕庸线东南部地区的城市绿地可达性始终低于西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呈现出下降趋势。从不同规模城市的角度来看,1990-2015年间,特大城市的城市绿地可达性持续下降,而大、中、小城市的城市绿地可达性自2010年起开始上升。(2)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之间的城市绿地公平性逐渐提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往往具有较高的城市绿地可达性。(3)1990-2015年间,城市空间扩张导致城市绿地可达性的衰退,而这种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城市绿地可达性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我们的研究为从宏观角度改进城市绿地可达性提供了一个比较基准,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政策提供了参考,并为绿色正义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结果可与处于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其他国家的城市绿地发展进行比较,以促进城市绿地的设计和政策制定。

  论文链接

图1 研究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