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上海获奖58项 获奖数占全国总数首超20%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1-23  |  【打印】 【关闭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昨天在北京举行。2017年度上海共有58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16年为52项),获奖总数比2016年增加了6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20.7%,是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第一次突破20%,也是连续第16年获奖比例超过10%。

  其中,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其中,牵头完成3项),占全国3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的17.1%;国家技术发明奖11项(其中,牵头完成5项),占全国6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的16.7%;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9项(其中,牵头完成13项),占全国17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2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人,占全国的28.6%。在高等级奖项中,2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参与1项;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上海参与2项;2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牵头完成1项,参与完成2项。

  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研究所成为最大的赢家

  此番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研究所成为最大的赢家: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共7项,分别涉及6个研究机构,5个为牵头完成项目,2个为合作完成项目。其中,中科院上海分院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占上海市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项总量的2/3。牵头完成并荣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研究员领衔的“芳香化合物立体及对映选择性直接转化新策略”项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研究员领衔的“面向太阳能利用的高性能光电材料和器件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项目。

  牵头完成并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玉社研究员领衔完成的“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项目、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胡丽丽研究员领衔的“大尺寸高性能磷酸盐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绍明研究员领衔的“大型高稳定轻量化C/SiC整体结构成套制备技术及空间遥感应用”项目。

  据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介绍,过去一年,中科院上海分院持续提升创新能力,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墨子号”在轨运行一年,重要载荷性能优良,保障了“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天马望远镜通过总体验收;肿瘤免疫治疗重大成果实现研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共计4.57亿美元的独家许可转移。5项成果入选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4项成果入选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入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上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

  上海注重服务国家发展全局,并以此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聚焦重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选准关系上海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立足自身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领域,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若干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牵头完成的“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历经十余年的持续创新,首创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S-MTO技术,并实现工业转化。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60件、国际发明专利23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MTO技术国家。

  “乙烯、丙烯是化学工业的基石。我国富煤少油,预计2025年煤制烯烃将达到烯烃总产能的26%,发展煤制烯烃(MTO)可减少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杨为民介绍说,该项目率先创制了扩散性能优异的纳米片晶多级孔SAPO-34分子筛,开发了高效流化床MTO催化剂;首次开发了MTO大型快速流化床反应器技术;首创了前脱乙烷-碳四烃吸收的高效分离新工艺,解决了从实验室到大型化的高效反应与分离关键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陈明教授领衔的“高效切削刀具设计、制备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围绕高效切削刀具设计、制备与应用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形成40项发明专利,高效切削刀具已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等高端制造企业应用,满足了难加工零件对高效切削刀具长寿命的要求。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卫东教授级高工领衔的“超深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成套施工装备与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联合多家企业和高校集成创新,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深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新型系列重大施工装备,研发了安全高效、节能降耗的成套新技术,打破了国外设备和技术的垄断。新型施工装备研发以及工程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原载于《青年报》,2018年1月8日,记者: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