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步入分子层面

发布时间:2009-03-31 【字体: 】【打印】 【关闭
  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分别采用新型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观测到人体内的分子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MRI扫描的速度和精度,可在未来用于更快地检测癌症等疾病。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两国科学家使用的MRI技术都通过操控分子的旋转来提高扫描的速度和精度,从而可以在分子层面快速地完成诸如分析药物药效或推断肿瘤生长速度等工作,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操纵仲氢(仲氢是航天飞机上使用的燃料),将仲氢的磁性转移到许多更容易探测的分子上面,并在动物身上进行了该技术的测试。结果表明,新技术可以将扫描的灵敏度增加1000倍左右,原来统计生物系统数据需要花费90天时间,现在只需几秒就可以完成。   美国科学团队则调整了原子核的旋转来增强信号,在旋转状态的分子之间制造了很大不平衡,并且使分子变成了功能更加强大的磁体,可以产生更详细的图像。新技术得到的信号强度可能是传统MRI中氢原子所释放信号的几千倍甚至几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