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当代生物学》:猫用婴啼喉音博取主人关注

发布时间:2009-07-15 【字体: 】【打印】 【关闭

     猫咪发出的“咕噜咕噜”的喉音可是有讲究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我们的猫科朋友在寻找食物时会改变它们的标志音,并加入了一种类似于婴儿啼哭的高频音质,从而使得这种叫声很难被忽略。
    
     尽管豚鼠甚至大象都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但由猫发出的这种神秘的声音无疑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这种低低的呼噜声——大约为27赫兹,相当于一架钢琴发出的最低音符——听起来就像是一种笑声,通常都意味着满足。有时当一只猫患病或受伤时,这种声音也会突然出现,多半是为了自我安慰,寻求帮助,或者是加速自愈过程。
    
     英国布赖顿市苏赛克斯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Karen McComb如今发现了这种声音的另一个功能——为了吃到早餐,她养的小猫Pepo每天清晨都会用坚持不懈的喉音叫她起床。McComb在向其他几位养猫的朋友“哭诉”错过的好梦时获悉,他们也曾被宠物饥饿时发出的“咕噜咕噜”声叫醒。作为一名动物交流专家,McComb开始研究是什么让这些特别的呼噜声如此难以抗拒。
    
     她招募了10位猫主来记录宠物觅食,以及休息或玩耍时发出的喉音。接下来,McComb和同事邀请50位具有不同养猫经验的志愿者倾听这些喉音的录音,并依据紧迫程度为它们分类。与同一只猫发出的并不迫切的喉音相比,75%的志愿者——包括一些从未养过猫的人——始终认为寻找食物的焦虑呼噜声听起来更加急迫,并且更让人不舒服。
    
     声学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这些迫切的呼噜声中隐藏了一种高频的猫叫,其频率类似于人类婴儿的啼哭声。呼噜声越大,听者便会觉得越紧急。当McComb删除了高频的猫叫,并将剩下的喉音完好无损地放给志愿者听后,人们便都觉得呼噜声没有之前那么紧急了。她和同事在7月14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从事猫如何发出喉音研究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Tulane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David Rice表示,猫夸大它们的喉音可能还有其他的动机。例如,更高的频率能够帮助声音更远的传播。
    
     Rice说,无论如何,这项研究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猫在训练它们的主人,而非相反的走势。他说:“猫是一种相当聪明的动物,它们很快便会知道什么有用以及什么没用。”得克萨斯州A&M大学的兽医Bonnie Beaver对此表示赞同。她说:“这是一个反复试验认知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