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我科学家合成针对汉坦病毒等的新型抗病毒化合物

发布时间:2009-08-03 【字体: 】【打印】 【关闭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出了一种对汉坦病毒和甲型H1N1亚型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记者是从30日在京举行的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2009年第七期见面会上获悉这一消息的。武汉大学医学病毒学研究所所长、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占秋等人的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中国药理学报》上。
    
       汉坦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潜存于黑线姬鼠、褐家鼠等啮齿动物体内,人可通过空气吸入、伤口、消化道或直接接触带病毒的宿主动物等途径感染病毒,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两类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汉坦病毒感染的药物。
    
       见面会上,专程从武汉来京的杨占秋教授说,实验表明,感染汉坦病毒的实验鼠口服这种名为“阿比朵尔类似物”的化合物后,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得到提高,肝、肾、脑等组织病变程度得到改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科学家目前已着手进行抗病毒机制的研究。专家指出,这一药物有望应用于汉坦病毒和甲型H1N1亚型病毒感染的早期治疗。
    
       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的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是中国科协在国家核心期刊和新闻媒体之间建立的一种沟通机制。见面会上推荐的论文,先由科技期刊推荐,并经相关专家评审后,再与新闻单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