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实现首次对撞

发布时间:2009-11-25 【字体: 】【打印】 【关闭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11月23日发表公报说,两束质子束流当天首次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内同时运行并进行首次质子对撞。
 
公报说,目前在对撞机中运行的两束质子束流中只有少量质子。23日下午两束质子束流被引入对撞机4大试验中的ATLAS和CMS两个大型探测器,当地时间14时22分(北京时间23日21时22分)先在ATLAS内实现对撞,然后在CMS内对撞。当晚,质子束流又先后被引入另外两个大型探测器ALICE和LHCb内,并实现对撞。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任罗尔夫·霍伊尔说:“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是巨大的成功,但在开始大型强子对撞机物理试验计划之前,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称,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20日重新启动,仅3天就实现了两束质子束流对撞,这表明束流控制系统性能良好。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说,下一步工作是增加质子束流的密度和速度,如一切顺利,在圣诞节前,大型强子对撞机将达到每束质子束流1.2万亿电子伏特能量,将提供质量更好的对撞数据。
 
2008年9月10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9月19日对撞机在隧道第三段至第四段尝试进行5万亿电子伏特质子束流运行时,因两块磁铁之间的电连接部件在强电流通过时熔化,导致氦泄漏,对撞机因此被迫停止运作。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用了一年多时间进行修理和加固,于本月20日重新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实现了第一束质子束流贯穿整个对撞机。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位于日内瓦附近、瑞士和法国交界地区地下100米深处、总长约27公里的环形隧道内,它将为科研人员研究宇宙起源和各种基本粒子特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大型强子对撞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设计,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