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美日德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小超导体

发布时间:2010-03-31 【字体: 】【打印】 【关闭
美国俄亥俄大学3月29日发表新闻公报说,在该校科学家领导下,美国、日本和德国科学家合作发现了由4对分子组成的世界上最小超导体。
 
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一些材料的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科学家表示,受焦耳热影响,超导物质并非在任何尺度下都能展示出超导特性,研究能展示超导特性的极限尺度关乎对超导现象的基本理解以及对纳米电子学的应用。
 
在美国能源部的资助下,美、日、德科学家对一类已知有机盐超导材料(BETS)2GaCI4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温度降至10开尔文(约为零下263摄氏度)的环境下,他们将这种有机盐的单层分子放置在金属银表面,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分子链长度不同时这种材料的超导特性。
 
科学家发现,在有机盐分子链长度低于50纳米时,超导现象随着分子链缩短而逐渐减弱。最终,科学家观测到超导现象的最短分子链长度为3.5纳米,此时分子链由4对有机盐分子组成。科学家表示,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小超导体。
 
领导这项研究的俄亥俄大学物理学副教授苏韦拉(音译)表示,他们的研究表明,超导并不仅是宏观现象,在分子水平上同样存在,这为研究超导现象开辟了新途径。
 
这项研究成果29日发表在英国《自然—纳米技术》杂志网络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