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施一公:人才培养应从项目人才向高端人才转变

发布时间:2010-06-28 【字体: 】【打印】 【关闭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6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2010北京论坛暨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与发展论坛上表示,新中国建国60年来培养了大批的项目人才,大批的项目人才支撑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讲,中国需要高层次人才。
 
欧美同学会2010北京论坛暨第五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与发展论坛27日在北京举行,施一公在论坛上说,科技竞争力第一是人才,主要是高端人才。“我们一定要认识到高端人才、高尖人才对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作用”。
 
谈及高端人才的作用时,施一公举例说:“跟登山一样,登山没有到顶部的时候,你没有看到全部的景色,如果登山到顶的时候,你可以看得很远。”
 
他表示,中国的科技体制过多的培养实用的人才,却比较少的关注基础研究。他呼吁,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这个环境不是一个简单用对GDP的贡献来衡量的”。
 
施一公还建议中国在制定人才战略时,将“创新”和“创业”区别开,因为二者所需要的环境不同。中国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引进最优秀的创业人才的时候,但中国的创新人才还相对贫瘠。
 
他认为,创业需要地方政府给予强大的支持,比如房租、财政等等的支持。而创新型的领军人才则在考虑“能否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只是生存,而是要繁衍,而且要枝叶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