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中国首台深井探测机器人研制成功

发布时间:2010-08-19 【字体: 】【打印】 【关闭
由武桥重工和上海交大历时7年联合研制的中国首台深井探测机器人,18日在四川锦屏水电站地区海拔2000米地下岩层实验成功。此项成果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对地下深层复杂地质环境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深井地应力测量空白,创造了全球领先水平。
 
据武桥重工负责此项研究的国家级专家涂光骞18日介绍,该机器人呈圆筒形,主要由“大脑”、“躯体”和“触角”组成,“大脑”为地面控制系统,通过电脑显示和控制该机器人的地下活动。
 
在四川锦屏水电站海拔2000米的地下岩层,电脑显示器对机器人的活动一目了然:机器人深入到预定深度之后,各“触角”轮番上阵,支撑固定位置、打扫岩面、吹干、磨平、喷涂粘胶、粘贴应力片、测量应力,所有功能一气呵成,半个小时就收到了第一组数据,现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深井探测机器人学名为地应力测井机器人,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该技术将主要用于地壳稳定性分析,地质构造,水库、水坝的地质分析,并对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能起到预测和预防的作用。
 
“上天容易入地难”,涂光骞介绍说。目前,国际上对深井探测的方法主要为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但这些方法均无法提供精确的地下岩石应力情况,深井地应力测量是一个全球性技术难题。此次中国研制的地应力测井机器人直径不足200毫米,很好的解决了测量的精确性。
 
今年5月中旬,深井探测机器人在武桥重工首露“真容”,并在实验室模拟现场展示了全部功能。此次在四川锦屏水电站的实验,是该机器人首次进入工程应用阶段并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