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科学》:新研究发现月球正在“变小”

发布时间:2010-08-23 【字体: 】【打印】 【关闭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在过去10亿年间,随着月球的内部降温收缩,月球的外壳上已经形成了裂缝。也就是说月表也在收缩,不过我们不用太担心,因为它收缩的速度非常缓慢,你一直盯着它看也无法注意到这一变化,而且它并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不见。
 
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地球和行星研究中心的托马斯·瓦特斯解释说,科学家已经在月球表面确定了14处被称作瓣状陡坡的地形。瓦特斯和同事们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20日的《科学》杂志上。以前人们也曾注意到月球赤道附近的瓣状陡坡,但这是第一个可以证明其他地方也存在这种地形的证据,这说明它们是一种全球性过程产生的结果。
 
该研究称,瓣状陡坡“证明了月球上最近发生的冲断裂作用”。但这里说的是行星科学,这里的“最近”可以是指10亿年前。瓦特斯在电话采访期间解释说,瓣状陡坡或称悬崖跨越一些小陨石坑,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小陨石坑有可能会慢慢消失。另外,没有大陨石坑对其上的瓣状陡坡施加影响,这说明从行星学的角度来说,这些瓣状陡坡出现的时间相对较近。
 
瓦特斯说:“有关这个问题,令人感到更加兴奋的是,这些断层看起来非常新,你甚至无法排除它们是最近形成的可能性,这说明月球目前仍很活跃。”瓣状陡坡的大小,说明月球的大小已经收缩了大约100米,这一变化利用裸眼还无法注意到。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
 
瓦特斯表示,这些瓣状陡坡高达10米,有几公里长。与之相比,水星的瓣状陡坡更大,这说明这颗行星收缩的速度更快。瓦特斯强调说,月球不会消失,它的收缩也不会对地球产生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