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中国天文学家实现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

发布时间:2010-11-18 【字体: 】【打印】 【关闭
借助近300亿个虚拟粒子,情景再现了“盘古开天地”,边长为45亿光年的立方体积中,物质分布如何演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17日告诉记者,在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的“联想深腾7000”超级计算机上,中国天文学家实现了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
 
据天文学家介绍,这次实验,是迄今同等尺度上规模最大、精度最高的数值实验。
 
张旸解释道,宇宙如何从几乎均匀、各向同性的“单调”状态,演变成充满恒星、星系、星系团、空洞、各种纤维结构“多姿多彩”的可观测宇宙,这一直是天文学家“研之不疲”的热点课题。
 
“此次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被称为‘盘古计划’的一部分,就是要‘借力’中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剖析’暗物质、暗能量主导的宇宙中的结构形成过程,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张旸说。
 
天文学家认为,实验将帮助科学家理解星系是怎样形成、演化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同时,对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郭守敬望远镜)、未来南极天文台的科学目标来说,实验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