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丁肇中领衔多国团队追逐“宇宙光” 明年有望进太空

发布时间:2010-11-22 【字体: 】【打印】 【关闭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教授19日在访问广东中山大学时透露,目前由他领衔的多国团队进行的研究项目已进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预计明年2月27日由“奋进号”航天飞机运到国际太空站(ISS)。
 
丁肇中对记者说,他所研究的阿尔法磁力分光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AMS)实验,是国际空间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其功能是筛选太空中高能分子,即一般通称的宇宙光。如若成功,将帮助科学家发现宇宙的构成之谜。
 
在这一项目中,也吸引了美国、中国、俄罗斯、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和地区在空间领域的首次合作,共包括60所大学和研究所,约600位科学家。其中,中山大学是作为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内地4所高校之一,另外3所分别是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山东大学。
 
丁肇中表示,该项实验难度甚至比当初为他带来诺贝尔奖的实验还要困难。AMS项目已让他和他的国际团队为之奋战了15年。
 
据悉,丁肇中接下来还要和中山大学一起奋斗20年,共同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和反物质。这两个物质是大爆炸后产生的两朵“乌云”,它们就是丁肇中团队一直寻找的目标。
 
中山大学参与该项目的关键技术部分,并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出AMS上最主要的散热装置——硅微条探测器的热控系统,用于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保持轨迹探测器需要的温度分布均匀、稳定的热环境。
 
丁肇中表示,AMS成功升天后,接下来会和中山大学团队一起进行系列的物理数据分析。他表示,为了这次成功,他还牺牲了和家人生活的时间,长年累月地在实验室度过,希望到时数据不会出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