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皇家学会学报B》:疟原虫也怕“时差”

发布时间:2011-01-10 【字体: 】【打印】 【关闭
长途旅行带来的时差会让人不舒服,而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导致疟疾的疟原虫也怕“时差”,在与其生物钟不同的实验鼠体内,疟原虫的致病性下降了约一半。这项发现将有助于研发防治疟疾的新方法。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报告说,他们训练出两组生物钟不同的实验鼠,其中一组白天活动晚上休息,而另一组晚上活动白天休息。随后研究人员将导致鼠类疟疾的疟原虫注入这些实验鼠体内,结果发现,在那些生物钟与疟原虫不一致的实验鼠体内,疟原虫的致病性和传染性下降了约一半。
 
领导这项研究的莎拉·里斯解释说,许多动物的血压等生理参数都会随生物钟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疟原虫为了适应宿主体内的环境,也在进化中将自身的生物钟与宿主调到一致,发展出了相应的致病和传染机制。在生物钟被改变的实验鼠体内,疟原虫相当于经历了“时差”,从而导致致病性和传染性下降。如果能进一步探清这背后的深层机理,将有助于研发防治疟疾的新方法。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多由蚊子传播,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发病较多,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等,严重时可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