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黑长臂猿靠调节“歌声”提高特异性

发布时间:2011-02-18 【字体: 】【打印】 【关闭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西黑冠长臂猿鸣叫个体特异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这是首个在黑长臂猿群体中进行的声音特异性研究,填补了黑长臂猿声音研究领域的空白。
据悉,鸣叫是长臂猿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所有的成年长臂猿都能发出响亮的鸣叫。这种鸣叫具有种间的特异性,有一定的固定模式,能传播很远的距离,因此常常被形容为“歌唱”。除了克氏长臂猿和银灰长臂猿之外,所有长臂猿都会由雌雄默契配合进行“二重唱”。“二重唱”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是长臂猿研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配对的西黑冠长臂猿的“二重唱”结构稳定,由雄性主导,而且有着极高的雌雄特异性,即两性的鸣叫不论在音调还是音节上都没有任何重叠。尽管长臂猿的鸣叫是由基因决定的,每种长臂猿都有其固定的鸣叫模式,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其鸣叫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并体现在个体差异上。

该所孙国政博士在导师蒋学龙的指导下,对云南哀牢山平河和无量山大寨子的8个黑长臂猿群体中的成年雄性鸣叫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同一地点的群体鸣叫特异性很高,很容易与相邻群体区别开来;同一地点雄性长臂猿的鸣叫个体特异性高于两个研究地点之间的不同群体间的特异性。这就说明,为了与相邻群体区别开来,雄性黑长臂猿会积极地进行声音调节,来提高其在当地的声音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