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小细胞有大智慧——大脑“清道夫”的太极哲学

发布时间:2013-03-07 【字体: 】【打印】 【关闭

第72期第一作者讲坛近日在教育基地第一报告厅举行。神经所杜久林老师课题组的李莹同学为大家讲述了她的工作。题目就很吸引人:小细胞有大智慧——大脑“清道夫”的太极哲学。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在许多免疫相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发现小胶质细胞在大脑中扮演了类似于“清道夫”的角色,它可以迅速响应大脑中的病理刺激,并参与到一系列的免疫反应。然而,在生理状态下,大部分小胶质细胞都处于静息状态,并伴随着大量细胞突起不断地搜寻和探索周围的环境。静息态小胶质细胞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多的能量用于维持细胞突起的动态运动呢?这种运动是随机的,还是可以被环境中某些信号因子吸引呢?该动态运动的维持到底有什么生理功能?这些问题到目前均没有答案。基于以上问题,李莹同学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静息态小胶质细胞突起和神经元胞体之间时常存在结构上的紧密接触,而这种紧密结构的形成正是受到神经元电活动的调节。而另一方面更有意思的是,工作中李莹同学进一步发现静息态小胶质细胞突起在与神经元紧密接触后,又可以反向调节神经元电活动。所谓损有余而补不足,生理状态下,神经元的“一举一动”往往受其周围的小胶质细胞的“密切关注”。神经元过度兴奋时,小胶质细胞可以伸出细长的伪足将其包裹并使之迅速“降温”,而这种特性也像极了中国太极中“物极则变,变则化”的寓意。像剥笋壳一样,李莹同学用一系列精巧的实验,一层接一层地弄清楚了这一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关键机制,完成了一份卓有意义的工作。该工作发表在《发育细胞》杂志上。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摸索和挫折。李莹同学热情地跟大家分享了她的六年研究生生活,并且总结出若干条很有味道的心得与同学们分享:热爱生活,保持个性;直视困境,学会坚持;向人学习,合作互助;目标清晰,执著向前。之后李莹同学也给出她心目中对博士生涯的总结“不用结果论成败,但以成长辨英雄”。在最后的问答环节,在场的同学也提出了许多颇为深入的问题,都得到了李莹同学的详细解答。

颁奖环节中,吕幼翔老师和李莹的导师杜久林研究员一起向大家介绍了李莹同学的学习经历和成功之处,并鼓励在座的学生在科研路上要学会坚持,淡如止水,同时从现在开始树立目标。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研究生部)
主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