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机所三项科研成果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文章来源: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3-05-26  |  【打印】 【关闭

  

  5月26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隆重召开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市委书记陈吉宁等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并作重要讲话。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奖316项(人),其中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授予狄增峰10人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56项,技术发明奖47项,科技进步奖182项,科学技术普及奖18项, 授予2位外籍专家国际科技合作奖。 

  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为完成单位,由丁奎岭研究员等人完成的成果“手性螺环配体创制及双功能协同催化新模式发现”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为第二完成单位,由黄晓宇研究员等人完成的成果“聚合物分子刷及其功能材料”获得本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由郭寅龙研究员等人完成的成果“直接质谱分析的高性能离子化系统研究”获得本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手性螺环配体创制及双功能协同催化新模式发现”项目以高效不对称催化反应作为关键步骤,实现了芳香螺缩酮和稠环螺二氢茚等新型手性配体骨架的高效构筑;在此基础上创制的手性配体在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为多类手性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发现了配体骨架对催化性能影响的新规律及配位磷原子独特的有机-金属协同催化新模式。取得以下创新成果:(1)发展了一类螺[4,4]-1,6-壬二烯骨架的手性膦-噁唑啉配体SpinPHOX,其铱络合物在一些挑战性的不饱和底物的不对称氢化中表现出优秀的手性诱导能力和催化效率,实现了多类手性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效不对称合成;(2)突破传统手性配体设计和合成的局限,以SpinPHOX/Ir催化不对称氢化串联螺环化为关键步骤,首创了手性芳香螺缩酮及稠环螺二氢茚骨架的高效不对称合成方法,创制了一系列具有大张角结构的手性双膦配体SKP;(3)发现SKP配体在多类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优异性能,特别是在钯催化的MBH加合物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中表现出超高活性、优秀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为包括依折麦布在内的一些手性药物、天然产物和抗癌活性分子的合成提供了便捷方法。揭示了SKP独特的骨架适配性与其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钯与有机膦协同催化新模式。 

  相关成果发表SCI论文53篇,5篇代表性论文他引603次。所创制的配体、催化剂及药物合成方法在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获得17项发明专利,多个配体和催化剂在Strem和大赛璐等公司销售,专利授权创诺医药集团、九洲药业等公司。第一完成人丁奎岭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物理有机化学奖以及吉田奖和洪堡研究奖等。项目成果对于推动我国有机化学特别是不对称催化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丁奎岭研究员获奖合影

  聚合物分子刷及其功能材料”项目围绕“高性能聚合物分子刷基功能材料的高效可控制备”这个挑战性科学难题,取得了具有国际创新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1)项目组以新结构基元创制为基础,提出了“三重功能性单体”新概念,开发了系列“三重功能性单体”,发展了基于“三重功能性单体”的一维共价键型聚合物分子刷的高效可控制备方法;突破了高分子链长多分散性的传统观念,发展了基于“单一链长共轭组装基元”的活性结晶驱动自组装策略,高效可控制备了长度/组成/序列结构精准可控的一维超分子型共轭聚合物分子刷;基于聚合物分子刷独特的致密刷型结构及结构的精准可调性,研究并揭示了聚合物分子刷的结构与其性能间内在规律,制备了系列具有优异抗污、疾病诊疗和催化性能的功能材料。 

  (2)基于不同基质表面功能基团的共性和特殊性,通过将高效偶联反应与活性可控聚合相结合,发展了制备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基质表面聚合物分子刷的高效可控普适策略;通过共价键实现了有机聚合物分子刷和无机基质的可控复合,发展了系列具有优异指纹显影、药物传输和电化学储能性能的功能材料;聚合物分子刷基指纹显影材料已在反恐防暴维稳实战一线得到了应用,获得了实战部门的高度认可,满足了国家反恐防暴维稳的重大需求。 

  共发表相关SCI论文109篇,包括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Nat. Commun.等顶级期刊,他引3876次。5篇代表性论文他引509次,单篇最高159次。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项。培养博士31名,硕士13名,7人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第一完成人黄晓宇于2018年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第二完成人冯纯于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有机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合成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极大地推动了高分子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黄晓宇研究员领奖照片

  质谱学是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重要前沿科学,离子化技术是现代质谱学发展的基石。“直接质谱分析的新概念离子化方法研究”项目,运用质谱学手段解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1)提出了溶剂辅助电喷雾离子化概念,创制的离子化方法引领质谱学研究反应机理的发展,解决了其它光谱和常规质谱分析无法解决的难题,完成了一些重要且有挑战性的有机反应的机理研究,在国内外有机质谱分析领域有较高影响力。 

  (2)提出了基于火焰、碳纤维和电弧等离子体离子化方法,引领常压质谱分析与单细胞定量分析,解决了目前常压直接质谱分析领域的定性与定量两个科学难题,填补了该领域的一些空白,在常压质谱分析领域占据国际优势。 

  (3)提出了通过有机反应产生电荷标签的衍生化新概念,发展了纳米材料促进的离子化方法,为复杂样本中痕量组分的高灵敏和高通量质谱分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关成果在Nat. Catal.Nat.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篇,他引3206次;申请专利35项,授权23项;5篇代表性论文获得了包括Anal. Chem.Mass Spectrom. Rev.Crit. Rev. Anal. Chem.等杂志的他引223次。培养博士28名,博士后4人,1人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项目第一完成人郭寅龙在质谱相关的培训组织方面,成功举办了“痕量生物样品的超灵敏质谱分析”、“可视化质谱分析”等培训班,获得了学员的高度评价。 

  获奖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的大力资助和支持。 

郭寅龙研究员项目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