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系国家需求 立足自主创新 ——在奋力拼搏中成长的上海光源队伍 继2007年5月上海光源直线加速器顺利调试出束后,2007年9月30日增强器开始调束,并成功实现注入、储存、升能、引出,10月5日成功升能至3.5GeV,2007年12月21日晚启动储存环总联调,12月24日成功实现了3GeV电子束储存,获得了盼望已久的第一缕同步辐射光!这是在一片平地之上,三年内造起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和达到国际水平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加速器,以世界少有的速度实现每次调束的成功……从建筑安装与公用设施的建造,到加速器和束线站建设,多次遇到世界级难度的技术挑战,在指挥部的领导下,工程经理部率领这支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队伍,不畏艰难,团结进取,拼搏奉献,取得了工程建设阶段性的成绩。 一、上海光源队伍建设要求及特点 上海光源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科学工程。上海光源从1993年开始到启动立项,经过漫长的十年努力。该工程由国家发改委、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建造,总经费为12亿。承担该项目的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是一个以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主的研究所,从未承担过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学科跨度大,原有科研队伍结构和专业技术人员与大科学工程所需队伍结构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符,因此,如何组建好工程队伍成为完成大科学工程项目的关键内容之一。 根据上海光源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建造上海光源所需的工程专业技术队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涉及专业领域宽,如加速器物理专业、控制专业、机械专业等十多种专业; (二)专业性强,如加速器专业、辐射防护专业、真空专业等; (三)队伍规模大,在建造高峰期约为380多人,建造后保持一支约260多人的科研队伍; (四)层次要求高,仅高级研究人员就需要200多名,并希望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工作经验等。 面对工程队伍总量缺额大、骨干不足、人员年轻且无工程经验的困难和窘态,上海应用物理所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树立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提升研究所水平为目标,抓住机遇,把上海光源视作立所之本,把工程建设列为所工作的“重中之重”,集全所之力把上海光源建好,使中国在建设大型科学工程实验装置方面,踏入国际先进行列。 二、迎难而上,精心策划,全面出击 (一)队伍缺额大,怎么办? 上海光源工程在前期项目争取立项的过程中已经对队伍建设有了充分的讨论和认识,所以在建设期间,将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建设队伍,尽可能发挥社会力量,做到既能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又考虑到可持续发展,而且不为工程建成后带来过大的人员分流压力。 ——实行矩阵管理,谨慎落实用人需求。考虑到应物所已经储存的队伍和新的队伍需求,上海光源工程技术队伍实行矩阵管理,力图利用有限的资源争取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以满足队伍建设的需求。以技术部、专业组为一维管理主线,充分利用应物所的储存科技队伍,同时为锻炼未来队伍留足业务空间,从专业技术上衔接过去与未来,以保证可持续发展;以技术总体、分总体和系统为另一维,按工程模式管理,与时俱进,完成上海光源工程具体任务。根据工程建设任务的工作分解体系和各级工程CPM计划,分解工程任务,设置相应岗位,按岗招人,具体用人指标落实到每个专业组。几年的建设实践,上海光源工程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大科学工程建设矩阵管理的规章制度,工程建设队伍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矩阵管理办法。这是矩阵管理在大科学装置工程建设中一次成功实践,矩阵管理将责、权、利逐级下放,落实在具体岗位上,这种方式促使年轻人的快速成长。 ——全方位,多渠道,合力引人。在对工程任务进行逐级分解和分析基础上,上海应用物理所确立了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大科学装置引进关键人才为主,辅以向社会广泛招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注重实际工作经验、能力的人员引进、招聘工作思路,以工程任务需要为核心,建立政策通道,分类招聘,分类管理。全所上下形成工作合力,营造研究所“引才”的文化氛围,定位挖掘有潜力人才,谢绝高薪聘人;搭建任务平台,以能力提升吸引人才;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人才引荐作用;挖掘一切可能的政策通道,拓宽人才进沪进所大门;强化用人部门引才的主体作用,加强职能部门人才工作中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积极鼓励本所工作人员利用多种渠道解决引进人才在家属就业、子女入读、在沪生活定居等各种实际困难。 ——加强国内外合作,解决部分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聘请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为我所的外聘研究员,直接参与上海光源建设。翁武忠博士是国际知名加速器物理学家和工程专家,曾任美国加速器学会会长,在国内外加速器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同时在加速器工程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多次回国为我所举办的工程管理研讨会讲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另外,还有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罗伯特?赫特博士、长期在美国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从事加速器物理的余理华博士等。研究所还加强与高能所、中科大等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通过人员的长期借调、短期聘用、合作研制等方式解决工程技术人员的紧缺。 ——汇集全所力量,保障上海光源队伍建设。上海光源的建设和运行是研究所近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兼顾其他科研工作的同时,所领导充分调动和挖掘所内资源,打破所内坚持多年的“单向流动”用人规则,从所投资企业招聘了部分既熟悉业务又对研究所有强烈归属感、尽职尽责的“老”职工,构成了上海光源工艺员队伍和公用设施运行队伍的核心部分。这支队伍承担的工作技术难度不大,但不可或缺,其责任心是工程顺利推进的保障,是工程建设期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来自原所控股企业日环厂的储存环分总体工艺员,具体负责储存环分总体现场设备安装、安全、管理等综合协调任务。在工作中,他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严格各类工作规范,很好地履行了岗位职责,及时、高效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他
|